我不知道:哪位皇帝埋在清福陵?事實上,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位于盛京東郊的東陵公園,被稱為“福陵”。關于這座陵墓還有一些神秘的傳說。今天,曲歷史編輯將向您詳細介紹。
進門時,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松林,連綿不斷,一片深綠色。特色建筑的紅墻金瓦非常優雅。作為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創始人,他的偉大成就至今受到贊揚。25歲時,他克服困難,建立了后金。后來,他遷都遼陽,初步奠定了清朝的基礎。1626年,努爾哈赤死于沈陽清福陵。子皇太極建立清政權后,努爾哈赤被追捕為清太祖。
說到福陵,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有一個傳說,努爾哈赤死后,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即位出汗后,他召見各方術士為老罕王努爾哈赤尋找風水寶地,選了幾個地方都不滿意。過了一段時間,皇太極帶領王公大臣回赫圖阿拉(今新賓)拜陵祭祖,去石嘴頭山,看到山頂紫云環繞,氣勢恢宏。皇太極很奇怪,就爬上山看看發生了什么。
他一登上山頂,就看到一條五顏六色的長蛇在和一只五顏六色的野雞玩耍。聽到腳步聲,野雞飛上天空,長蛇變成一根光柱,直奔云端。皇太極喜出望外,認為這是“龍鳳祥”的象征,這是福地。于是他立即命令跟隨者在這里豎起石樁作為標志。不久,皇太極傳下圣旨,在這個龍鳳祥地修建寶城,作為父親、國王和母親的吉壤。
還有一個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登基。一天,當他上朝時,皇太極說他會選擇一個幸運的地方埋葬他的父親,讓所有的大臣都提出建議。秦天監大臣,朝中管天象地理,出班奏道:“據大臣觀察,沈陽市東20里有一座石咀頭山,又稱東牟山。這座山是神山長白山的余脈,氣勢磅礴,方圓幾十英里。這座山臨滔滔渾河,背靠大臺山,中間有一個興隆嶺。俗話說,‘兩山夾一杠,代代出皇’。它不僅依山傍水,樹木蔥蘢,山中還有寶泉百眼。泉水來自神山長白山上的天池神水,清澈甘甜,土地濕潤。它真是世界上難以找到的風水寶地。只有在山里找到百眼龍寶泉,才能埋下先汗的龍體,這樣大金(后金)的江山才會永存。“皇太極聽了龍心大悅,現在點了99名御林軍,又配了一名好將軍,限期百天,找到了那百眼龍寶泉。
福陵石階
將軍帶領99名御林軍在第99天找到了99個山泉,但在第100天,太陽落山了,第100個寶泉仍然沒有找到。每天都在呼喊,地面不好,第二天100人會被殺,一個白發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人出現了。
他說山上的百眼寶泉構成了天上龍的形狀,第一百眼寶泉是百泉的領導者。冬天,寶泉的熱氣騰空,直沖云霄。夏天,萬丈彩虹從春天升起。他守護龍脈多年了。現在他愿意說出來,以挽救每個人的生命。暮色中,在老人的帶領下,人們終于看到了這一生命危在旦夕的第一百眼寶泉。于是皇太極在這座山上為父王和母后修建了福陵。順治皇帝福臨將石咀頭山封為天柱山十六年(16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