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有,一般指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軍皇后、文成帝拓跋弘的第一任母親、孝文帝元宏的第一任祖母、遼西縣公馮朗的女兒。下面有趣的歷史小邊將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來看看。
文帝時期,馮友被尊為皇太后。由于政治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殺害了權臣乙渾。文帝去世后,馮太后立孫子拓跋宏繼位,第二次臨朝稱制,與孝莊的政治軌跡驚人相似。

風云巨變,朝綱大亂
馮有可以算是貴族,但在“五亂華”的混亂時代,馮家被太武帝拓跋濤連接。馮有因為年紀小,被潛入宮中當奴隸。幸運的是,馮有在宮中有一個阿姨馮昭儀,馮有得到了阿姨的照顧,在成年的過程中受到了宮中禮儀和權謀的影響。這不僅豐富了她的人生經歷,也讓她深思熟慮,多謀善良。

一步一步,多謀善慮
馮十一歲時,宮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太武帝拓跋濤被中常侍宗愛謀殺,密而不發,以皇后的名義剪掉異己,穩坐朝綱。宗愛擁立吳王拓跋余為帝,實際上坐鎮三軍,統治朝綱,拓跋余只是個傀儡皇帝。拓跋余想秘密謀奪取宗愛的兵權,不小心被宗愛謀殺。幾個月來,宗愛連殺了兩位拓跋皇帝,朝野上下極度恐懼。宗愛雖然控制著朝綱,但他確實是個太監,不能當皇帝,于是把拓跋軍立為新君。拓跋軍很有勇氣,很有君王風范。在拓跋軍的整治下,宗愛、賈周等奸詐宦官被清除。登基不到兩個月,朝綱治理有序,國家混亂局面平息。文成帝十三歲登基時選中馮有為貴人,此時馮有十一歲,這樣的風云變遷,對馮有很大的影響。
恩威并重,太和改制
文帝去世,年僅十二歲的拓跋弘成為皇帝,是獻文帝,馮有尊為皇太后。太原王乙渾認為朝中無人,想欺負馮有孤兒寡婦,乘機作亂,謀朝篡位。由于乙渾謀反之心明顯若揭,馮有早有秘計。很快就拿下了乙渾一干人等,株連三族。馮太后臨朝聽政,穩定了北魏動蕩的政局,以杜絕皇帝年輕時的奸臣欺凌。文帝妃子李氏生下一子拓跋宏,馮太后開始退居后宮,管理撫養皇孫拓跋宏的任務。獻文帝為立親信,鏟除了馮太后的心腹,馮太后不高興。自從馮太后的男妓李棋被殺后,太后就無法忍受,于是開始強迫文帝退位。

獻文帝被太后逼,傳位太子,太子拓跋宏登基,是孝文帝。這時,獻文帝只有18歲,就成了太上帝,這甚至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帝。雖然退居太上皇,但拓跋弘繼續朝中內務,馮太皇太后非常不高興,于是召見拓跋弘軟禁,再次臨朝稱制,此時她也才三十歲。頒布“班薪”,解決官員中飽私囊,緩解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馮太后對地方基層組織(宗教信仰)實施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充分融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有效地促進了北魏政治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