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記載:“后,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后也。”荀子曾言,天子獨大,沒有人可以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齊”的諧音“妻”,只能為“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宋仁宗時期,一生一死兩皇后究竟是什么情況?
宋仁宗趙禎,初名趙受益,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恒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因宋真宗趙恒寵信的美人劉氏(即章獻明肅皇后)膝下無子,趙恒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由劉氏撫養長大,并在宋真宗趙恒死后,垂簾聽政,直至去世。那么在宋仁宗時期,一生一死兩皇后究竟是什么情況?
一開始,宋仁宗的皇后是郭氏,本名不詳,后被宋仁宗賜名清悟,為平盧節度使郭崇的孫女。她之所以能成為皇后,是因為選秀入宮后,得到了章獻皇后劉氏的欣賞。可惜的是,郭皇后一生不得圣寵,而且也沒有生子,在宋仁宗親政之后,就被廢除皇后名號,入道修行,冊封凈妃,出居瑤華宮。
而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則是曹氏(即慈圣光獻皇后),這位皇后的出身可謂是極為不凡,她乃是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尚書虞部員外郎吳安僖王曹玘的女兒。但即便是出身高貴的曹皇后,也無法成為宋仁宗的白月光,因為宋仁宗寵愛的卻是張貴妃(即溫成皇后)。
這位溫成皇后是一位良家子,出身清河張氏,進宮之后,先后受封清河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貴妃,極受宋仁宗專寵,禮儀甚至逾于皇后。可即便張氏再受寵,皇后也還是曹氏,宋仁宗不可能再次廢后了,先不說曹氏的出身,就算是當朝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同意,因為曹氏實在是太符合皇后的身份了。元丞相脫脫曾言:“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谷、親蠶,善飛帛書。”
那么張氏是怎么成為溫成皇后的呢?只因張氏要先一步于曹氏死去,皇佑六年(即1054年),張氏去世,時年三十一;而曹氏則死于宋神宗元豐二年(即1076),時年六十二歲。張氏死后,宋仁宗悲痛不已,并未理會曹皇后在世的事實,決定以皇后之禮為張氏發喪,因擔心諫官們的反對,直到治喪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張氏為皇后,謚曰溫成。
溫成皇后去世時,宋詩人歐陽修還為她作了一首挽詞,《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云散風流歲月遷,君恩曾不減當年。非因掩面留遺愛,自為難忘窈窕賢。”
蘇軾評價宋仁宗: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杰,不可勝數。既自以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遠者,又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至于今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