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中,妓女這個職業既備受爭議,又蘊含著許多動人的故事。然而,在這些眾多的名妓中,有四位非凡的女性以她們的智慧、美貌和才藝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與一般人們對妓女的印象相反,這些名妓們并非命運多舛、悲慘無奈,相反,她們展現出了非同尋常的堅韌和自主。她們是柳如是、王昭君、楊玉環和西施,她們的命運如何,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自古以來,青樓女子的命運向來是不由自己掌控。她們附庸風雅、攀權附貴,無非是為了結束自己浮華而空虛的風塵歲月,找到意中人,過上平靜的生活。但是這其中的一些女子,或許她們足夠幸運,在不少文人墨客或是帝王的寵幸之下,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其中,柳如是、陳圓圓、蘇小小、李師師被后人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妓。柳如是柳如是,明朝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柳如是出生,后被輾轉販賣,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取字如是,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一。

柳如是畫像
柳如是是嘉興人,幼時被徐佛收養,聰慧好學。之后又被賣到吳江周道登家為婢,由于聰慧無比,便被周道登看中而收為姬妾。年逾花甲的周道登非常喜歡她,常常將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其妻妾醋意大發。周某死后,柳如是被迫離家,重操青樓舊業。
柳如是劇照
柳如是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眾文人雅集,縱談天下大勢,并多有詩歌唱和。在此期間曾與明末清初愛國詩人陳子龍相愛,雙方情切意篤,長居松江南樓,賦詩作對,互相唱和。可惜南樓唱和的美景不長,陳子龍原配張氏帶人鬧上南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毅然離去。
后20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并嫁給他。錢謙益娶柳如是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云樓,讀書論詩相談甚歡。錢謙益稱柳如是為“柳儒士”。
柳如是與錢謙益劇照
清兵入關后,柳如是對錢謙益與馬士英等人的投清行為很是不滿。錢謙益死后,柳如是不堪忍受錢家凌辱,懸梁自盡。
陳圓圓出身于貨郎之家,母親早亡,育于姨夫家,從姨父的姓“陳”。居蘇州桃花塢,為吳中名優。
陳圓圓色藝雙絕,名動江南。她自幼冰雪聰明,艷驚鄉里。時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輕義的姨夫將圓圓賣給蘇州梨園,擅演弋陽腔戲劇。初登歌臺,圓圓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人麗如花,似云出岫,鶯聲嚦嚦,六馬仰秣,臺下看客皆凝神屏氣,入迷著魔。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艷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
“沖冠一怒為紅顏”你的紅顏說的便是陳圓圓。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父親吳襄在北京為李自成所拿,更得知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掠去。吳三桂疾歸山海關,打開關門投降清廷。后吳三桂重得陳圓圓后寵愛有加,圓圓也一心伺夫,陪同吳三桂進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去西安、定云南。吳三桂被清廷封為“平西王”,陳圓圓一度“寵冠后宮”。
后來因陳圓圓年老色衰,加上吳三桂另有寵姬,她向吳三桂提出在王府僻靜處建一座庵,讓她吃齋念佛,吳三桂欣然同意。吳三桂死后,陳圓圓偕吳三桂小兒子吳應麒等秘密離開云南,對外宣稱自殺。康熙二十八年,陳圓圓在念誦佛經中倒地,再也沒有醒來。
蘇小小蘇小小,乃是南齊時錢塘第一名伎,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傳說中的名伎。
蘇小小的家族本是東晉官員,后發家錢塘成為富商。她父母去世后,她與乳母賈姨搬到西泠橋畔生活,并因容貌秀美、氣質獨特而贏得許多風流倜儻的年輕人的喜歡。她也喜歡與文人雅士交往,成為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她在游玩時遇到阮郁,兩人一見鐘情并日常游山玩水。為表達對阮郁的愛慕之情,蘇小小口吟《同心歌》: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然而,阮郁的父親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無奈兩人至此分離。
杭劇《蘇小小》劇照
蘇小小每天日思夜念阮郁,整日沉浸在痛苦和憂愁之中,最終導致她生病倒下。某天在湖邊,她看到了一個長得很像阮郁的人,但他穿著樸素,神情沮喪。經過詢問,她才知道這個人叫鮑仁,因為沒有足夠的盤纏而無法去趕考。
蘇小小覺得鮑仁氣度非凡,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于是她贈送了一些銀錢,資助他去京城趕考。鮑仁非常感激,滿懷抱負地趕去考場。他考取了功名,特意前來向蘇小小道謝的時候,卻遇到了她的葬禮。鮑仁撫摸著棺木痛哭,站在她的墓前豎起了一塊碑,上面寫著:“錢塘蘇小小之墓”。
根據她的遺愿,“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西泠,不負美麗山水”,將她埋葬在了西泠橋畔,后來人們又在她的墓地上建造了“慕才亭”。蘇小小的墓建成后,唐代詩人李賀、白居易等都曾來到她的墓前拜謁,并以詩歌紀念這位才女。
李師師李師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北宋青樓歌姬。擅長歌舞,深諳詩詞,與諸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關系曖昧。事跡多見于野史、小說。
在《水滸傳》中,李師師絕對是引人注目的角色。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就因為她是“天子心愛的人”。《靖康稗史》也說“侯蒙上書,未若師師進言”,小說的構思倒并非空穴來風。李師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水滸傳》中的李師師基本上是小說家的虛構,人們自然希望了解那個真實的李師師。
《水滸傳》李師師劇照
李師師天生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加上養母的悉心指點,在首都各教坊中高樹艷幟。最后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以至宋徽宗經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于是便金屋藏嬌,李師師也不敢接待外客,名花解語,香溫玉軟,兩人極盡繾綣。
《水滸傳》李師師與宋徽宗劇照
靖康之難后宋朝南渡,李師師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財物資助宋軍抗金,自己在慈云觀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她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簪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為妾,最后在錢塘江淹死了。
歷史中,許多有才情美貌的女子,因為種種不幸遭遇,最終走向了悲劇的境地。這個世界并非總是公平的,但我們可以從她們的故事中汲取教訓。在這浮華塵世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外貌的光鮮和一時的享受都不會給我們真正的快樂與幸福。相反,潔身自愛將帶給我們內心的平靜與自信。始終堅守內心的純真與高尚,追求真正的美好與幸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不同想法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