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
-
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今屬浙江),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遷徙到會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范疇。以“氣”為核心范疇,由元氣
-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
-
(1627—1702)江蘇吳江人,浙江嘉興籍,字星期,號已畦。葉紹袁子。康熙九年進士。任江蘇寶應知縣。十四年,以三藩亂時役重民饑,與巡撫慕天顏不合,被劾罷官。居吳縣橫山,常出
-
(1624—1673)明末清初江南金壇人,字虎臣,號綏庵,又號華陽山人。幼喜禪理。順治四年進士。自編修進修撰。后乞病歸,遍游名山。入蜀,終于峨眉山伏虎寺。工詩文行楷。有《綏庵
-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
-
董士錫(1782—1831)清文學家、“常州詞派”成員。字晉卿、損甫。武進(今常州市區)人。董毅父,董達章子。嘉慶十八年(1813)副貢。十六歲從舅父張惠言游,承其指授,為古文、
-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后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
-
韓偓(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
-
尹式(暫且不知~604)隋代河間(現屬河北)人。博學能詩,少有令問。仁壽中,任漢王楊諒記室,王甚重之。仁壽四年(604),文帝死,楊諒起兵反對楊廣失敗,尹式自殺。其族人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