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行香子·冬思

作者: 宋代    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xié shǒu jiāng cūn 。méi xuě piāo qún 。qíng hé xiàn 、chù chù xiāo hún 。gù rén bú jiàn ,jiù qǔ zhòng wén 。xiàng wàng hú lóu ,gū shān sì ,yǒng jīn mén 。
xún cháng háng chù ,tí shī qiān shǒu ,xiù luó shān 、yǔ fú hóng chén 。bié lái xiàng yì ,zhī shì hé rén 。yǒu hú zhōng yuè ,jiāng biān liǔ ,lǒng tóu yún 。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行香子·冬思作者: 蘇軾

簡介 詩詞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行香子·冬思譯文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游春。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那些詩酒游樂的地方。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那時游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了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凈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后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往日的友人了。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1、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9-20
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
3、劉石 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故人不見”一句,使詞意轉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了。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尋常行處”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們游覽所至,每有題詩,于是生發出下文“繡羅衫、與拂紅塵”的句子。“與”字下省去賓語,承上句謂所題的詩。這里用了個本朝故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游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后復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宋時州郡長官游樂,常有官妓相從。“繡羅衫”,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為女子所服。這一句呼應陳襄前詩,也就是喚起對前游的回憶。詞意發展到此,本應直接抒寫目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卻從另一角度來寫。他猜想,自離開杭州之后是誰在思念他。當然不言而喻應是他作此詞以寄的友人陳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游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在這里得到了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借用辛稼軒的話來說:“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蘇軾在杭州時期,政治處境十分矛盾,因反對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寫過許多反對新法的詩歌,“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又勤于職守,捕蝗賑饑,關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許多宋代文人一樣,能很好安排個人生活。這首《行香子》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傳統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這首詞雖屬酬贈之作,卻是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了詞調結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處理得含蓄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08-710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3、劉石 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4、劉默.宋詞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68-169

行香子·冬思賞析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故人不見”一句,使詞意轉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了。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尋常行處”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們游覽所至,每有題詩,于是生發出下文“繡羅衫、與拂紅塵”的句子。“與”字下省去賓語,承上句謂所題的詩。這里用了個本朝故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游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后復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宋時州郡長官游樂,常有官妓相從。“繡羅衫”,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為女子所服。這一句呼應陳襄前詩,也就是喚起對前游的回憶。詞意發展到此,本應直接抒寫目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卻從另一角度來寫。他猜想,自離開杭州之后是誰在思念他。當然不言而喻應是他作此詞以寄的友人陳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游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在這里得到了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借用辛稼軒的話來說:“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蘇軾在杭州時期,政治處境十分矛盾,因反對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寫過許多反對新法的詩歌,“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又勤于職守,捕蝗賑饑,關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許多宋代文人一樣,能很好安排個人生活。這首《行香子》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傳統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這首詞雖屬酬贈之作,卻是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了詞調結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處理得含蓄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08-710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3、劉石 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4、劉默.宋詞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68-169

相關推薦

  • 蘇軾
  • 行香子